张海超,男,中共党员,本科学历,现任职于遵化市职业教育联合学校。2007 年,他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爱,毅然踏上三尺讲台,开启了自己的教育征程。18 年来,他如一棵傲然挺立的青松,深深扎根于教育的沃土,坚守在教学一线。他牢记教育使命,心怀仁爱,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每一个教育日常,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敬业精神,为学生成长筑牢根基、保驾护航。其间,他先后担任 14 年班主任工作,用爱与责任书写着教育的动人篇章。
初心如磐,铸就师德巍峨丰碑
“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”张海超老师深知,师德是教育的灵魂,是教师职业的基石。作为一名中共党员,他时刻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将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神圣使命扛在肩上,如同一座灯塔,在教育的海洋中为学生指引方向。
课堂上,他秉持严谨治学之态,将每个知识点化作智慧的种子,播撒在学生的心田。讲解时深入浅出,让复杂知识如拨云见日般变得通俗易懂;答疑时耐心细致,驱散学生心中的重重疑惑。课后,他化身学生心灵的守护者,用温暖的关怀和真诚的倾听,叩开学生的心门。学生遭遇挫折时,他鼓励的话语如春风化雨,给予力量;学生取得进步时,他赞许的目光似熠熠星光,为其喝彩。
多年来,他先后荣获唐山市技工学校优秀教师、唐山市技工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、唐山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师、遵化市优秀教师、遵化市嘉奖、遵化市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。这些荣誉,如同璀璨的勋章,见证了他在师德之路上的坚定步伐,也激励着他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
精研教学,绽放智慧绚丽光芒
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在张海超老师看来,教学是一门艺术,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。他深知,只有不断学习、不断进步,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,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。
为给学生呈现精彩课堂,他仿若不知疲倦的行者,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、不断探索。他广泛搜罗教学资源,精心雕琢教学方案,将枯燥知识幻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、形象直观的图片和引人入胜的视频。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,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课堂讨论,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。在他的课堂上,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,而是主动的探索者、发现者。
他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、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创新的教学方法。先后获得河北省微课三等奖、唐山市微课二等奖、唐山市多媒体三等奖,以及遵化优质课二等奖、三等奖。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学无止境、教无止境”的真谛,让智慧的光芒在教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。
倾心班级,培育时代卓越新人
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班主任工作是张海超老师教育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在 14 年的班主任工作中,他如一位辛勤的园丁,用爱心、耐心和责任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,用智慧和汗水培育出一朵朵绚丽的花朵。
他创新班级管理模式,推行“人人有事做,事事有人管”的班级自治理念,因人设岗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,绽放独特光芒。从班长到课代表,从卫生委员到图书管理员,每个岗位都承载着学生的责任与梦想。他精心策划主题班会,将思想教育巧妙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。开展“感恩父母”“诚信做人”“梦想起航”等主题班会,让学生在活动中如沐春风,受到熏陶感染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。
他注重班级文化建设,营造积极向上、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。教室的墙壁上,贴满了学生的优秀作品和励志标语;教室的角落里,摆放着绿植和图书,充满了生机和活力。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,成为了学生们的良师益友。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“超哥”,遇到困难和问题总会第一时间想到他。在他的悉心教导下,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遵化市先进班集体,他也荣获遵化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、遵化市优秀班主任等称号。他用爱与责任,为学生的成长撑起了一片广阔的蓝天。
勇担使命,彰显党员先锋风采
“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。”在关键时刻,张海超老师总是挺身而出,以实际行动彰显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。
在唐山市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中,他积极投身其中,带领志愿者们深入遵化市特殊教育中心,为那里的学生们送去知识和温暖。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社会的宗旨,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教育的力量。荣获唐山市大中专学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教师。
在招生工作中,他如一位热情的宣传员,深入初中学校,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。他用真诚的话语和生动的案例,吸引了众多优秀学生报考学校,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被评为遵化市招生工作先进工作者。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18 年的教育生涯,张海超老师用汗水与智慧书写了一部辉煌的教育传奇。然而,他深知教育之路永无止境,需不断探索创新。未来,他将坚守教育初心,牢记育人使命,以更饱满的热情、更严谨的态度投身教育教学。他会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,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“四有”好老师。他将继续用爱与责任陪伴每一位学生成长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。
• 审核|孟凡正 刘大鹏•
• 校对|闫国月•
• 稿件来源|开放大学•